每日优鲜“成也前置仓,败也前置仓”
作者:龚进辉
上市短短1年,每日“生鲜电商第一股”每日优鲜便处于至暗时刻,优鲜也前不仅彻底放弃自己首创且长期深耕的成也仓败前置仓模式,还面临公司解散。前置尽管每日优鲜官方否认公司解散的置仓传闻,称“在实现盈利的每日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优鲜也前次日达、成也仓败智慧菜场、前置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置仓”
一位于5月被裁员工透露,每日原本定于6月底发放的优鲜也前赔偿金被推迟至7月底,但至今仍未发放。成也仓败在职员工的前置境遇也好不到哪里去,仍有员工6、置仓7月的工资未发放,社保、公积金也存在断缴情况,部分员工已被通知在家待岗。
这引发诸多员工的不满,正准备集体提交劳动仲裁。对每日优鲜不满的还有供应商,从今年初开始,他们被拖欠货款和押金,3月甚至上演供应商到每日优鲜总部楼下拉横幅讨债维权的尴尬一幕。
6月初,每日优鲜被执行532万元一案引发关注,这起与供应商之间的商务纠纷,经法院调解后双方已达成和解,但更多被拖欠货款的供应商与每日优鲜的纠葛仍有待解决。
尽管每日优鲜官方强调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但有眼尖的用户发现,每日优鲜App已无法下单,且工作时间无客服在线。让供应商心寒、拖欠员工工资和赔偿金,前者不供货、后者不干活,每日优鲜现有业务正常运转面临极大困难,虽说没有完全凉凉,但似乎离凉凉也不远了。
在我看来,每日优鲜“成也前置仓,败也前置仓”。如果把盈利当作成功的衡量标准,那每日优鲜创业近8年从未成功,一直在失败的边缘苦苦挣扎。其最核心的业务是极速达,即收货地址在每日生鲜前置仓3公里以内,可享受最快30分钟送达服务的区域,每日生鲜前置仓覆盖华北地区(北京、天津)、华东区(上海)等17个城市。
今年以来,每日优鲜极速达业务已经过多轮收缩。截至今年6月底,它在全国仅剩13个城市有前置仓站点,在随后3天内连续关闭9个城市业务。6月30日,关闭苏州、南京;7月1日,关闭杭州、青岛、深圳;7月2日,关闭广州、济南、石家庄、太原。就在昨天,极速达业务全线关停,仅支持次日达。
这意味着,每日优鲜彻底放弃起家的前置仓模式。不仅证明其过去坚持前置仓模式走了条弯路,更是条不归路。只不过,每日优鲜此时放弃为时已晚,在经历N年巨额亏损,且得罪供应商和员工后,已沦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等来救命钱的可能性极低,可能面临无人接盘的凄凉下场。
事实上,前置仓模式在生鲜电商领域备受争议,质疑声音一直未曾断过,原因在于它的优劣势均十分明显。优势是方便快捷,带给用户更好的购物体验,可以确保配送速度和产品新鲜度。劣势则在于前期投入居高不下,包括获客补贴、市场营销、人工成本和前置仓建设等。
说白了就是非常烧钱,每日优鲜依靠造价颇高的前置仓支撑其配送速度的做法并不划算。它大力布局前置仓,使履约费用居高不下。2018-2020年,每日优鲜履约费用分别为12.39亿元、18.33亿元、15.77亿元,占公司当期总净收入的比重分别达34.94%、30.54%、25.72%。
其中,与产品交付和仓库运营相关费用占大头。尽管其有意识压缩仓储物流费用占比,但25.72%的比重下,公司盈利压力依旧不小。虽然每日优鲜履约成本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但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维持公司正常运转,压缩其他成本势在必行,于是拿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开刀。
每日优鲜有意识地降低履约成本固然值得肯定,但负面影响开始逐渐显现,其引以为傲的极速达优势被削弱。同一站点,与叮咚买菜、盒马相比,每日优鲜不仅商品品类减少,还出现配送时长为2小时的情况。同时,其很多商品为云超特卖,最快次日才能送达。
更为尴尬的是,同品牌同规格下,每日优鲜不少商品售价高于叮咚买菜。商品售价高、配送不及时,每日优鲜让用户留下来的理由越来越不充分,营收、GMV、订单量、客单价等经营指标的持续增长堪忧,也无形中暴露出前置仓模式的另一个隐忧。即订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会导致货物积压风险,带来损耗或断货问题。
而每日优鲜亏损连年居高不下,足以证明前置仓模式是个大坑。2018年-2021年Q3,其累计亏损接近100亿元。虽然每日优鲜仍未公布2021年Q4和全年财报,但官方预计2021年亏损37.37亿元至37.67亿元。至于何时能盈利,每日优鲜自己心里也没有底,其在招股书中透露,“上市后恐难盈利。”
显然,每日优鲜短期内盈利无望。更为糟糕的是,它可能撑不到实现盈利的那一天。由于烧钱不断,每日优鲜的现金流已亮起红灯,截至2021年Q3,其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仅为21.72亿元,远低于流动负债的32.23亿元。尽管前不久喜提山西东辉集团的2亿元融资,但显得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自身困境。
据我观察,生鲜电商百花齐放,既有每日优鲜、叮咚买菜这样的前置仓模式拥趸,也有不少玩家选择弃用。2018年,盒马曾尝试前置仓模式,盒马掌门人侯毅得出结论称“前置仓模式不是未来生鲜电商的终极业态”,并直言前置仓是个伪命题,因为不可能盈利。
2020年3月,侯毅认为前置仓难以克服品类宽度、客单价、毛利率和损耗等问题,最终选择决定舍弃前置仓模式,全力推进相比大店成本更低、开店更快的小店(盒马mini)业态。去年12月,他再度谈及对前置仓模式的看法,依然抨击前置仓模式不合理,除非大规模的物流收费,把物流成本收回来,有可能会实现盈利,但就今天的格局来说,没有实现盈利的玩家。
“资本进来以后,通过补贴去争夺市场是不健康的。供应链再造、流程优化、全球采购、差异化的竞争,这才是做生意的真本事。”侯毅说道。如今,他一语成谶,曾让每日优鲜成为资本宠儿的前置仓模式,最终把它给坑惨了,连年亏损、资金紧缺、增速放缓、市值蒸发98%、退市风险加剧,加上外部竞争日益升级,每日优鲜正面临生死大考。
眼下,每日优鲜管理层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是:放弃极速达业务后,主打次日达的云超特卖俨然成为全村希望,能否让每日优鲜走出困境?恕我直言,我并不看好每日优鲜的发展前景。原因很简单,此举意味着其平台定位的转变,从即时生鲜电商转型为线上超市。过去,用户做菜时缺根葱,可以在每日优鲜随时下单,主要对标盒马、叮咚买菜。
现在,每日优鲜仅剩的云超特卖主营日用百货等非生鲜品类,对手变成天猫超市、京东超市。在我看来,每日优鲜平台定位发生重大转变是一步险棋,一方面新鲜不再是每日优鲜的优势,这让原有以买菜为主的用户感到不适应,大量流失在所难免,导致其用户根基不稳。
另一方面,云超特卖依托每日优鲜的平台流量,并与京东在商品供应、仓配等方面展开合作。由于模式较轻,云超特卖业务增速可观,去年多次超额完成目标。有人乐观地认为,借助云超特卖业务,每日优鲜可实现“生鲜业务导流、高客单标品盈利”的商业模式。
不过,现实却很残酷,云超特卖不仅面临平台流量下滑这一天然劣势,还被质疑存在刷单现象。每日优鲜于7月1日发布的独立内部审查结果显示,次日达业务部在2021年进行的某些交易表现出诸多可疑特征,暗指云超业务模式并不健康、虚假繁荣。受此影响,每日优鲜2021年前三季度净收入均下降10%左右。
可以预见的是,寄予厚望的云超特卖逆袭并非易事,恐难成为每日优鲜的救命稻草,更承载不了它证明自己的重任。而举步维艰的每日优鲜到底还能撑多久?让子弹先飞一会。
(责任编辑:综合)
-
近日,在上海工作的徐女士向向澎湃质量报告投诉平台https://tousu.thepaper.cn)反映,她在浙江慈溪捷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捷骏公司)购买了一辆保时捷轿车,提车次日发现车辆有补 ...[详细]
-
经济日报本报上海8月8日讯记者李治国、李景)“中国这十年·上海”主题新闻发布会8日在上海举行,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有关情况。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表示, ...[详细]
-
美国消费者7月通胀预期显著下降 未来一年通胀预期降至6.2%
由于汽油价格急剧下跌以及民众越来越相信食品和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也将在未来消退,美国消费者对未来通胀的预期在7月份显著下降。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月度消费者预期调查显示,受访者未来一年的通胀预期为6.2%, ...[详细]
-
来源:北京商报8月10日,话题#阿迪达斯CEO承认在中国犯了错误#登上微博热搜,引起网友热议。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9日,阿迪达斯首席执行官罗思德Kasper Rorsted)接受德国《商报》Hande ...[详细]
-
最新!“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发布,这两所医院蝉联综合榜前两位
专科排名:华西医院麻醉科、放射科位列专科综合第一除了全国医院综合排行榜,“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发布会”还发布了42个专科的声誉和综合排行榜。在全国单科综合排名榜前十名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29个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深圳证监局深圳证监局关于对腾邦集团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腾邦集团有限公司:经查,你公司作为公司债券发行人,未按规定及时披露2021 ...[详细]
-
来源:经济参考报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积极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积极做好重大项目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等工作作出部署。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制 ...[详细]
-
8月10日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最新情况及防控措施。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侯咏通报乌鲁木齐疫情防控的有关情况。为尽快阻断疫情传播蔓延,防范疫情风险 ...[详细]
-
11月22日,中通快递公布其2022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财报显示,三季度中通快递营业收入增长21%至89.45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增长63.1%至18.72亿元,毛利率同比上升6.1个百分点至 ...[详细]
-
本报记者 王丽新海外发债几近停摆、信托融资下滑之下,房企的ABS融资占比提升,信用债发行连续三个月环比小幅正向增长……种种迹象表明,房企境内债融资已经进入相对平稳阶段,这一渠道基本不再受限。据中指研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