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放宽私家车检验周期有利优服务惠民生
本报特约评论员
一段时间以来,媒体少数地方、放宽服务领域的私家生机动车检验存在流于形式、巧立名目乱收费、车检形成庞大地下灰色利益链等诸多乱象,验周妨碍了汽车消费增长,利优扰乱了机动车管理秩序,惠民给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严重隐患。媒体放宽检验周期后,放宽服务这些问题和乱象如果继续存在,私家生势必酿成更大的车检现实危险。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必须与机动车检验乱象治理同步进行,验周而且后者只能依法加强,利优决不能有所放松。惠民
公安部、媒体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优化车检服务的工作意见》,针对群众反映的车检效率低、服务差等问题,推出了多项车检制度改革新措施。其中,私家车检验周期进一步放宽,将原来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10年内上线检验3次,即在第6年、第8年、第10年检验,调整为检验两次,即在第6年和第10年上线检验。(相关报道见A8版)
机动车按规定时间检验,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做出的明确规定,如果车辆逾期不检验,不得上道路行驶;违法上路行驶的,公安交管部门将依法处理处罚。法律如此规定,既是为了司机个人安全考虑,也是为了公共交通安全考虑。因为带“病”机动车一旦上路,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我国对非营运小微型客车(即私家车)规定的检验周期为,10年内上线检验3次——即在第6年、第8年、第10年检验,15年以后每半年检验1次。当初如此设计检验周期必然有一定道理。但随着汽车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以及车主保养意识提升,这种检验周期就有必要调整。
此次将私家车检验周期从10年内检验3次调整为2次,将原15年以后每半年检验1次调整为每年1次,大大降低私家车主“检验成本”——既节省了时间成本,也节省了经济成本。此举不仅极大方便了私家车车主,还对鼓励我国汽车消费提供了一种新的动能。
由于汽车产业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早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影响汽车消费的主要是两种成本,一是购车成本,二是使用成本。为刺激和扩大汽车消费,近期中央和各地颁行多项利好政策。如今年7月商务部等17部门发布《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出台了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优化汽车使用环境等政策措施。
此次放宽私家车检验周期,等于降低了车辆的使用成本,有望调动消费者的购车热情,进一步做大汽车产销量这块“蛋糕”。当这种利好政策与以旧换新、税费减免等利好政策叠加,必将产生更大的激励效应,从消费者到车企、城市经济,再到企业产业链上其他环节,都将是受益者。
当然,此次改革新措施不止放宽私家车检验周期,还有推进网上预约检验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不止私家车主是改革受益者,摩托车主也是受益者,摩托车原10年内上线检验5次(第6年至第10年每年检验1次),调整为10年内2次(第6年、第10年),10年后每年检验1次。
也就是说,无论是汽车产业还是摩托车产业,都将从此次改革中受益。其中,车主名下的机动车是否在检验有效期内,可通过“交管12123”APP进行查询。希望广大车主主动查询检验期或者主动检验爱车,让自己不违法不冒险上路,也希望有关方面严格落实此次改革措施,惠及多方。
放宽私家车检验周期,不等于放松汽车安全管理,放权让利于民,更不等于放纵交通安全隐患。车主对交通安全负责必须首先对自身安全负责,广大车主在享受车检放宽便利的同时,还是需要安全文明驾驶,及时接受交通违法处罚,按期购置汽车保险。同时还要重视车辆的维护与保养,努力把车辆的安全掌控在自己手中。
放宽私家车检验周期后,应当更加重视检验质量和成效。一段时间以来,少数地方、领域的机动车检验存在流于形式、巧立名目乱收费、形成庞大地下灰色利益链等诸多乱象,妨碍了汽车消费增长,扰乱了机动车管理秩序,给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严重隐患。放宽检验周期后,上述问题和乱象如果继续存在,势必酿成更大的现实危险。
总之,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必须与机动车检验乱象治理同步进行,而且后者只能依法加强,决不能有所放松。
(责任编辑:综合)
-
来源:经济参考报暑期旅游市场收官在即。近日,包括同程旅行、去哪儿在内的多家旅游企业相继发布了平台暑期旅游相关数据。当前消费信心逐步恢复的大环境下,旅游出行的需求也开始逐步释放。整体来看,尽管面临多重因 ...[详细]
-
姚雯/漫画王昊/制图过桥资金是一种短期资金的融通,是与长期资金相对接的资金。然而,有人为达到个人不法目的,用资金假过桥,进行虚假诉讼。2021年9月,河北省成安县检察院依法监督了一起千万元虚假诉讼案, ...[详细]
-
欧洲的未来在何方?乌克兰危机升级五个多月后,法国总统马克龙正不断失去“朋友”。当地时间8月5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回应了外界对于马克龙和普京两个多月未曾通话的担忧,指责法国“不是友好国家”,双 ...[详细]
-
记者 | 侯瑞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石化)再获一个超深层“千吨井”,并建立了国内首个“深地工程”油气田基地。8月10日,中石化宣布,顺北803斜井测试获高产工业油气流,折算日产原油244.3吨、天然 ...[详细]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高江虹 北京报道8月31日,江苏京东货运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航空”)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CCAR-121部《航空承运人运行合格证》。这意味着,京东航空将正式投入运营。京东航 ...[详细]
-
被各种商家营销套路侵害权益?买到的商品出故障投诉无门? 黑猫投诉平台全天候帮您解决消费难题【】图片来源:东方IC要活109年的寺库,在经历了短暂的几年高光时刻后,于豆蔻年华开始极速坠落。天眼查App显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中国经济网近日,深圳证监局官网显示,、中山证券双双收到警示函。招商证券收到警示函的原因为其在从事投资银行类业务过程中存在尽职调查不充分等三大问题 ...[详细]
-
澎湃新闻记者 南博一商业遥感卫星拍摄的照片显示,克里米亚空军基地的爆炸事件导致至少十架俄军战机被毁。卫星照片显示至少十架战机被毁。据美国军事网站“战争地带”The War Zone)8月10日消息,其 ...[详细]
-
11月房贷利率继续下跌,103个重点城市首套房贷利率为4.0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敏 实习生 胡暄悦 北京报道 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1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其中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 ...[详细]
-
通胀回落刺激美股狂欢?指数创近3月来新高,纳指涨2.9%,美联储官员却警告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在美国通胀数据回落利好消息推动下,美股三大指数当地时间周三集体收涨,创下近三个月来高点。其中,道指涨1.63%,纳指涨2.89%,标普500指数 ...[详细]